企划网
企划行业交流平台
随时掌握最新行业资讯

什么是空心村?成因是?特征梳理

打印

1.空心村

目前学界并未对空心村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空心村的看法不同:

有学者认为“空心村”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概念,将其提炼为“农村聚落的“空心化””,并为其赋予了四个条件集,即相对成新、功能转换、绝对抛弃和人口锐减,形成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定义。

也有学者认为:空心村是由于农村人口外流,村庄外扩,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发展停滞,导致村庄呈现“空心”。主要包括三个含义,一是人口的空心,农村人口由于外迁,造成农村常居住人口下降;二是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空心,农村由于缺乏兴旺的产业以及与现代经济生活相适应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三是空间的空心,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以后,更多的村民选择在老宅之外的地方建房,原村落中心反而“空心化”。

2.空心村成因

(1)自然条件的原因

有些老村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比如地势低洼、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注重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人首先选择离开原来的旧宅,另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新村,原来的旧宅也就成为了“空心村”。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这些人由于政策允许他们保留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所以他们的宅基地并没有上交,形成了空置。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通过考学、当兵等方式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不愿将父母接走或父母不愿入城仍住在乡下,怕人说闲话,就通过关系批地建房供养老人,因而将老房子闲置。在一些地方还新建宗祠等形成大量房屋闲置。

(3)农村基层政府规划意识淡薄

各地普遍存在规划意识淡薄情况,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村镇规划建设的名存实亡,有的与土管所两所合一各唱一台戏,有的干脆撤销机构分流人员。有些乡村干部随意批宅基地,对于得到新宅基地的农民又没有按照规定收回他们的旧宅基地;有些农民只要给村里和乡镇交一定数量的钱,或者同相关干部拉拉关系走走后门,就可以自己选择新的宅基地,并且他们所选择的宅基地一般都选在村边靠路、风景好、有商业价值的地方。还有些地方将建房指标分割减小面积或干脆作废,变相纵容、故意怂恿农民超面积建房和未批先建,从而达到“创收”目的。

3.空心村的特征

(1)人口“空心化”

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期,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到城市。农村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即所谓的“386199”部队,大多缺乏农业发展的劳动力。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把新家安置在路的两边或小城镇甚至城市的边缘。通常情况下,农村人口几乎没有回到自己的老家。即使是外出回流人员,也只是暂时返乡务农;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相关基础设施缺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农民生活和工作的要求,导致新农村建设出现新问题,农村只有老年人、妇女、儿童,农村人力资本仍然流失,再次出现“空心化”。

(2)基础设施“空心化”

崔卫国等人(2014)的文章中指出,因前期规划管理滞后,旧村中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缺失或者年久失修,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在新建的农村中,一些基本的生活设施虽能基本满足农民需求,但能为农民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设备出现了真空或者数量不足。

(3)土地“空心化”

农村土地“空心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们建新房或买房,房屋众多,造成村内旧房无人居住,大量闲置。宄其原因,一是人们长期外出务工,大量耕地被遗弃;二是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季节性土地撂荒尤为严重;三是新房布局混乱,房屋大和间距大,造成土地空间资源的浪费。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中国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但是四分之一的住房是常年无人居住的。

(4)文化生活的“空心化”

姜绍静和罗泮(2014)指出,不少学者发挥“社会学想象力”,将“空心”从地理范畴扩展为文化层面上的“空心”。大量的人口涌出,导致农村的传统手工业和传统节日已逐渐消失。而现代精神文明缺位,输入不足,村民的文化生活缺乏,思想精神得不到满足。

以上梳理了空心村的定义、特征及成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本站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是指?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乡村文化振兴?基本特征是?意义分析

什么是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是什么?

上一篇:c2c模式是什么意思啊?特点有哪些?

下一篇:2023机械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来源: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23-12-12 13: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