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
这是一部真实的创业史,读起来却像小说一样精彩;这是一段不为人们熟知的创业故事,故事的主角却几乎把整个硅谷搅得天翻地覆;这是一次以失败告终的创业历程,但创业中一次次真实的磨难却比那些充斥着成功的故事更有价值。
我很早就读过这本英文书。主人公(杰瑞·卡普兰)和他创建GO公司()的经历是20多年前硅谷创业史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从1987年创立公司研发手写便携电脑,到1994年被ATT收购并销声匿迹,GO公司几乎经历了IT创业公司可能经历的每一种磨难。如何选择早期合伙人,如何获得初期投资,如何招聘合适的人才并组建团队,如何在资金紧张时说服风险投资家完成新一轮融资,如何寻找客户、做市场营销,如何解决公司组建初期的管理问题,如何克服技术难关,如何处理公司与业界巨头如微软、苹果、IBM等的关系……创业公司必然会面对的诸多难题在GO公司的创业历程中显得尤其艰难。
我看过太多的创业故事,很多故事谈的都是成功、运气和领导者的天才,但杰瑞·卡普兰却在这本书中如实地记录了GO公司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有资金困难、无法融到钱的时候,创业者和所有遇到困难的普通人一样,会情绪低落,甚至歇斯底里;在技术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时候,创业者会在迷茫中苦苦探寻;在一个羽翼未丰的创业公司被微软等大公司围追堵截的时候,创业者是不是敢于和微软这样的公司打一场官司?所有这些真实的故事共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感人的创业图景。
虽然不大为今天的创业者熟知,但GO公司当年的确凭一己之力,震撼了几乎整个硅谷。微软后来嵌入的笔输入体验,苹果后来的,都直接受到了GO产品的影响,并与GO展开了竞争。当时的GO公司不但聚集了一批硅谷的顶尖人才,也向硅谷的巨人们“输出”了不少杰出人物。比如对早期创业作出过重要贡献,长期担任资深副总裁的(奥米德·柯德斯塔尼),曾在苹果担任副总裁的(比尔·坎贝尔)等人,均出自GO公司这个“创业训练营”。
直到今天,很多业内人士谈起苹果风靡世界的iPad产品,还会唏嘘不已地说,iPad从血缘上的确继承了GO当年开创的,用手写体验改变人机交互界面的做法。GO当年走的路不可谓不创新,也不可谓不正确,但GO选择的时机的确太早了。创业能否成功,说到底取决于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当技术、市场、环境、应用等因素还不成熟的时候,即便GO公司的战略理想再伟大,也难逃时运不济的命运。
但GO公司以失败告终的创业之路,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本最好的教科书。这本书里真实的创业故事,创业者在困难中真实的悲欢喜乐,可以帮助那些有着同样远大的创业理想,却未必了解创业艰辛的年轻人,更好地度过创业的早期阶段,走向成熟。
很惊讶这样一本真实、精彩、感人的创业书,市场上居然没有中文译本。我建议出版社引进并翻译出版这本书,算是对这个遗憾的弥补,希望大家喜欢。今后,我也会多推荐些国外的好书,让国内读者能更好地接触最先进的创业、创新理念。
自从1987年GO成立到1994年被ATT收购为止,我一直在记录着所有事情,同时希望有一天能写一本有关创业经历的书。在头两年里——把办公室从旧金山搬到福斯特市前——我总是每周末用几小时的时间将一周里重要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但搬家后,由于GO的快速成长,我无法继续像从前那样写日记了,于是我买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录音机,每周在上班途中找时间把事情录下来。每当一卷磁带录完,我就会把它交给专人去抄写,在收到成品后将它们都完好地保存在抽屉里。
后来,在整理这些记录要归档时,我才发现里面竟然有20多小时的录音和1000多张抄写好的笔记。在这份编年史里,有容量超过50兆的电子邮件、备忘录、预算、报告、计时表、提议以及业绩审核表。除了这些电子记录之外,我还收集了许多约会日程表、通信、手册、报纸、图画、原型机图样、照片以及录像带等物品。GO的董事会和员工都明白我在为出书作准备,他们中间也有许多人赞助了各种重要的文件。
细心的人在看到书的后半部分时,会发现很多时候我其实并不在现场。在写到后半部分许多情节的时候,我尽可能借用他人所有的回忆。在此我要谢谢他们——特别是罗伯特·卡尔、比尔·坎贝尔、兰迪·科米萨以及约翰·多尔——他们牺牲了很多时间为我描述,再现了我们曾经走过的一幕幕场景。
从他们提供的资源和我自己的记忆中,我搜索了其中最能够表达新企业的勇气、想象力、遭遇的挫折以及幽默感的细节和事件。在努力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我也重新调整了一些对话,以达到意义、目的及人物风格更具有真实性的效果。
来源: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24-01-09 1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