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密度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覆盖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一般来说,建筑密度城市中越高,表明这一地区的人口聚集度、住宅需求和建筑空间都较大,开发地势越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也越高。
一、定义与构成
建筑密度定义为建筑物覆盖面积占某一范围固定形状内总面积的比率,一般用建筑物平均覆盖率来表示,可以用百分比或者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乘积比表示。一般来说,建筑密度的构成都有两个要素:建筑物的覆盖面积与目标范围的总面积。
二、建筑密度分类
建筑密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分类:
(1) 区域建筑密度:即指一定区域内闭合房屋、大小单体住宅或办公楼等不同面积的建筑物覆盖面积占建筑某一区域总面积的比率。
(2) 街区建筑密度:即指街道一定区域内路面、边坡到建筑栏干上高度的住宅、城市公共建筑物和工业建筑物的覆盖面积占街道区域总积的比率。
(3) 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一般来说,如果该地区的建筑密度较高,人口密度也跟着增加。
三、影响因素
建筑密度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资源特征和房地产开发水平等。
(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位置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地理位置较好,会有更多的公共配套、商业设施建设,从而造就较高的建筑密度;如果地理位置较差,建筑密度很可能较低。
(2) 经济发展程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筑密度也更高,因为市民在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收入水平较高,能够支付更多的住房费用,尤其是在经济开发区,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一些政策性的施工和发展,也会造就较高的建筑密度。
(3) 资源特征:资源特征也会影响地区的建筑密度,资源特殊长的地区建筑密度一般也较高,比如距离城市市中心比较近的地区,或者是具有特殊景观环境的地区等,由于周边设施齐全,多数人都会趋向于去那一带居住,从而也造就较高的建筑密度。
(4) 房地产开发水平:房地产开发水平也会影响建筑密度,房地产开发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筑密度也更高,因为房地产开发水平高的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租赁和购房机会,开发商和业主也会把资金投放在那一地区,使得地区的建筑密度也因此而提高。
下一篇:什么是PVC期货?一文讲清
来源: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23-12-14 08:23:14